2021-07-23
三个“新”的深刻内涵及重要意义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 作者:郑敬斌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2020年5月14日)、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2020年8月24日)等重要场合发表了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列讲话。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更是首次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作为整体理论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单一论述到系统阐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及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论述的深刻内涵
在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列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思想家的卓越智慧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不断深化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使其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内在统一的理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列宁的这一论断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彰显着马克思主义者善于整体性思考的思维底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整体性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回答时代问题、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之一。用这一思维方式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可以发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相关论述是一个内在统一的理论整体。
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相关论述整体性地体现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之间的相互耦合与协同支撑,即“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其中,新发展阶段是这一理论的逻辑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新发展阶段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又内在地包含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远景目标。如此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事业勾画了历史方位与时空格局,也为进一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筹划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前提依据。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新使命需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发展问题不同,但彼此“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就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新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全领域。新发展格局则是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精准回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体现,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着力点,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果只讲前者很容易走向经济发展的封闭内卷状态,只讲后者则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受制于人;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是要通过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双向联动,以保障我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论述的理论整体性就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功能的相互支撑上,三者共同为这一伟大事业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指导与坚实稳定的实践支撑。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历史演进的现实必然。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前几代共产党人创造的生产力物质基础、科学的理论指导等基础上的创造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总结的,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
“进入新发展阶段”是生产力积累的必然。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在实践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而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新征程”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的理论指南。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科学经验的总结。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国民生产总值稳步提升、人民美好生活持续改善。成功的实践证明了“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与效用性。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国内经济发展整体向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全党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客观现实的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曲折复苏的全球经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势力的抬头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而国内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经济现代化建设铺垫了良好的物质经济基础和制度体制支撑,当前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也为内生经济提供了空间。当然,全球经济的衰退与国内经济向好,决不意味着中国将封闭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国际经济仍然可以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更高层次的动力支撑。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审视复杂变幻的国内外局势而提出新发展格局战略。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原则明确的实践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主义现代化七十余年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这一实践指导并非随意、没有限制的,“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相关论述深刻阐明了这一理论在实践进程中应当遵循的几项原则。
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鲜明逻辑主线,而“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使命任务,而社会主义的最终本质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说,人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服务对象。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其次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原则。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其中,就包括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战略举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天然内蕴着党的领导。与此同时,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与否与这个国家执政党的价值取向、执政能力有必然关联。“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最后是坚持辩证思维指导的基本原则。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立足新发展阶段,解决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出问题,要有辩证思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唯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实现底线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齐抓共管,方能统筹风险与机遇,科学识变、精准应变、化危为机。为此,要以底线思维应对复杂困难局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正是增强抵御和防范化解风险的意识与能力的鲜明体现;要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着眼全球的中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是着眼复杂国际局势谋求中国发展、依托自身发展助力全球经济的战略结果。
着眼复杂国际局势谋求中国发展。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意把握“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而我国恰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这里的“发展环境、条件”便同时内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局势与国内条件两个维度的综合考量和研判。概言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回答,也是指引中国经济应对世界变局的战略筹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学习的政党,历来强调学习借鉴他国文明成果。客观而言,当前,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与西方现代化国家在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关键领域尚存在一定差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要加强与他国的经济交流对话,在相互借鉴中共享发展资源,以加速推动我国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依托自身发展助力全球经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当今,我国同世界紧密相连,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的深度前所未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其目的除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之外,还旨在为疫情影响下深度衰退的全球经济注入复苏发展的强劲动力。作为进入新阶段的重大战略指南,《建议》明确指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为“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重申了助力全球经济的情怀与关切,指出要“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这向世界证明了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下中国维护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论述的重要意义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行进征途中,同样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是系统科学、原则明确、价值高远的理论体系,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实现新的使命追求的思想指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与时代意义。
面向理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领导中国人民为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续奋斗,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并开拓形成、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构建发展新体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正是对五年经济建设实践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从实践经验上升为规律性认识与系统性理论,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元素、新内容。理论需要术语的支撑。“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列论述中所提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三去一降一补”“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概念和范畴,不仅是植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而提出的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而且各概念彼此间具有鲜明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系统的、科学的逻辑体系,体现出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
面向实践,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正确的理论能够科学引领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带领中国经济的航船行稳致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诸多新情况新特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新问题新挑战面前,推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为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所作出的战略回答。新发展阶段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对“两步走”中的第一步“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作出包括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民生、绿色生态等九项内容在内的详细战略谋划。新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并围绕发展目标、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了一批根本性、全局性、可实施性的战略举措。新发展理念如何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系统谋划,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等战略设计。通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列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系统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安排。这一清晰的战略筹划有利于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汇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共识,切实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为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面向世界,开拓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全新方案。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是各个国家的一致目标。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掠夺的原始资本积累走上现代化道路并率先实现现代化。由于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较早且成效显著,西方舆论普遍自诩“西方模式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但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蹚出的一条迥异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历史性成就、引领了关键性变革,使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反观部分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照搬了“西方模式”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有的丧失了自身发展的独立性,有的深陷发展陷阱,有的乃至上升到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是指引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系统论述的科学指引下,通过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建设成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强国,这一模式的成功将打破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充分证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其提供有益借鉴。
面向时代,回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时代之问。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是对问题的回答。如同邓小平理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论述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后对“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这一时代之问的回答。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对时代之问作出的整体把握;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必经阶段。这里的“更高阶段”最终指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时代‘五形态论’”中的共产主义时代。从马克思作出的五个宏观时代分期来看,当今时代处于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且距离共产主义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聚焦于世界局势的微观视角,进入二十一世纪,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陷入低谷的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影响下有所回升,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受次贷危机的深度影响进入经济社会动荡低潮阶段,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关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安排的目的便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为未来迈向共产主义铺垫雄厚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基础。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